生活与投资中17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作者:小睿

来源:睿远FUNDIDforesightfund


我们常说,投资是自己认知体系的变现。我们对于投资有着各自的理解与诉求,这些认识很多时候来源于过往的投资经历,更深层次来看也代表着我们对于世界和事件的认识理解方式,另外,身边人的经历与评价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包括我们所接触的媒介环境与内容,等等。


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似乎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评价。在我们将对事物的理解转化为评价认知的过程中,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参与,而如果我们受到逻辑谬误的影响,就容易得出有问题的认识评价,进而可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糟糕的副作用。


《娇惯的心灵》一书中,作者列举了17种常见逻辑谬误的类别,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列表,帮助检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思考被扭曲以及受到的影响,不论是面对生活,还是投资。


1.以己度人(MindReading


假定可以读出他人心中所想,但明明对此没有充分证据。


示例:我知道,他认为我就是个废物。


2.宿命论调(Fortune-Telling


总是悲观地断言未来,认为事情会越来越糟,或是前路危机四伏。


示例:那门课我会挂掉。


3.小题大做(Catastrophizing


认为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是如此可怕且难以承受。


示例:如果我失败了,就会万劫不复。


4.乱贴标签(Labeling


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某些主观且恶性的性格。


示例:我不受欢迎,或他是个堕落的坏人。


5.无视正面(DiscountingPositives


执着地认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都微不足道,这样才能坚持自己的负面判断。


示例:这原本就是为人妻者应该做的——所以虽然她对我好,但也算不得什么。


6.负面过滤(NegativeFiltering


所能看到的几乎都是消极的,而极少看到积极的。


示例:看看这里所有的人,没人喜欢我。


7.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ing


根据某一偶发的独立事件,却感受到一种普遍的模式。


示例:这种事通常会发生在我身上,那看起来我什么事也干不好。


8.二元对立(DichotomousThinking


看待人或事时,不是全面肯定,就是全面否定。


示例:每个人都把我拒之门外。


9.想当然(Shoulds


看待事情,总是只考虑应然,而不去关心实然。


示例:我应该能做好,如果做不好,那我就是个失败者。


10.苛责自身(Personalizing


发生不幸的事,总是把过多的罪责归咎于自己。


示例:婚姻以失败收场,都是我的错。


11.责怪他人(Blaming


将他人视为负面情绪的根源,并拒绝承担起改变自我的责任。


示例:父母造成了我现在所有的问题。


12.不当比较(UnfairComparisons


按照不切实际的标准来理解生活。总是将目光放在更优秀的人身上,他们总是能做得好一些,因此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示例:她总是比我更成功。


13.追悔不已(RegretOrientation


总是纠结于过去而无法自拔,总在想本来是可以做得更好,而不关注现在能把什么做好。


示例:要是我当初努力一点,现在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14.杞人之忧(WhatIf?


总是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果”发生了某事那该怎么办,却对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满意。


示例:对,但是如果我变得很焦虑呢?


15.情感推理(EmotionalReasoning


任由感觉来指引对现实的解释。


示例:我情绪低落,所以,我的婚姻是走不下去了。


16.无力证反(Inabilityto Disconfirm


一旦产生了负面想法,就拒绝所有可能与之相逆的证据或观点。


示例:我一点都不可爱,人们都讨厌我,那些人们喜欢我的证据都无关紧要。


17.妄下评断(JudgmentFocus


在看待自己、他人或身边事时,总爱用好或坏、优或劣的评价,而不是描述或是理解。


示例:看看她,多成功,而我却一路坎坷。


基金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也常常陷入这样的逻辑谬误之中,比如有时我们得出自己买的所有基金全都是亏的这样的结论,进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对长期持有的信心,容易误导自己做出错误的操作行为。但这样的判断可能是受到“宿命论调”以及“过度概括”的影响,而忽略了对于基金本身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充分认识。


又比如我们有时候会沉溺在“要是当时我在低点买入就好了,我就觉得那时候是低点,现在我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的想法之中,这种想法会影响我们后续的操作,因为可能总想着等跌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出手,而错失未来的机会。显然,这样的判断受到了“追悔不已”的影响,进而没有关注到当下应该如何进行投资。


还有的时候我们被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束缚,市场好的时候认定自己买的基金一定能够保持连涨的势头,对于风险以及降低预期的声音充耳不闻;而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又认为自己买的基金就是涨少跌多,对于正面甚至是中性的分析评价都拒绝讨论。这又是受到了“负面过滤”、“二元对立”等影响,忽略了评价的本质应该是结合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基金产品投资理念风格和执行的匹配,产品类别和时间段变量等综合要素。结果可能是高位加仓追高,或者是波动时候拿不住,影响自己的长期收益。


当我们再次回顾上面的问题清单时,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习惯于这样的思维谬误,所形成的心理图示就可能会以僵硬的负面观念为中心,介入到我们对情境之于现实的解释与理解之中。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